文 | 陈子薇场内配资平台
早上匆匆放娃、中午外卖喂娃、下午再去接娃……近日,多地图书馆频发的“家长甩手放娃”现象引发热议。这种可能干扰公共秩序、埋下安全隐患的无奈之举,折射出暑假儿童“看护难”的民生痛点。
面对这一现实难题,海南“爱心托管站”的实践提供了温暖答案。今年暑期,海南在全省开设218个“爱心托管站”,组织1467名志愿者为近6000名青少年提供公益托管服务,优先保障困境儿童、留守儿童等群体。
“爱心托管站”有效缓解了家长燃眉之急,还提供了“看护+教育”的成长生态:志愿者提供作业辅导、安全自护等基础服务,非遗传承人带来文化浸润,手工实验、文体活动丰富课余生活。多元供给既避免孩子沉迷电子产品,又潜移默化培养兴趣、塑造品格,有利于让假期成为孩子成长的“黄金期”。
从社会治理角度看,“爱心托管站”是资源整合的生动实践。校舍、便民服务站、党群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等场地资源化身暑期乐园;教师、大学生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志愿者激活社会力量,形成“政府搭台、社会补位”的共治模式。这种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解决方案,既开拓了公共空间原有功能,又以多元服务为孩子们搭建起成长乐园,为破解暑期“看护难”提供了可复制的思路。
让公共服务更好接住孩子们的假期,还需在“精”与“准”上着力。一方面可建立志愿者长效培训机制场内配资平台,提升志愿者在课业辅导、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水平;另一方面,可进一步联动社区、企业、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,丰富课程设计与供给,让教育服务更贴合孩子的成长需求。■
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